免费咨询热线
020-88888888滴水穿石治理水土拼搏打造“长汀经验”中国绿色时报7月16日报道在中国,有近1/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还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实现水土流失的科学治理?近期人们将目光齐聚到受到热捧的福建省长汀县,使走出生态保护、生态富民、生态文明治理路径的长汀经验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引起各方瞩目。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革命老区长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经过几十年艰辛努力,以滴水石穿、人一我十的精神,将过去的火焰山陆续变为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创新了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典范。
持之以恒火焰山重披绿装长汀,著名的客家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但同时也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城之一,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居福建之首。
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长汀国土面积的31.5%。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以河田为中心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长汀有效治理了116.1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使火焰山大部分重披绿装,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55.4%提高到现在的79.4%,全县21万人受惠。
长汀的山,究竟是怎么变绿的?滴水石穿、持之以恒。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历届省、市、县党委、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消灭荒山为己任,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广大群众把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作为一项自觉行动,顽强不屈、战天斗地,换来了长汀今日的绿水青山。1983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长汀从此开始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有效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
1983年以来,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积极指导和参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开展调查摸底、科学编制规划,大力植树造林,开展封山育林,推广实用技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强资源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有关专家认为,长汀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成功在于它选择了以恢复森林植被和提高林分质量为主的生物措施作为治本之策,可谓路径正确。30年来,长汀人民以消灭水土流失区荒山为重点,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使151万亩造林地重披绿装。
其中,1983年至1985年,全县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仅在重点水土流失区河田镇就造林4.5万亩,使山头由红变绿,治理工作初战告捷;为尽快扔掉荒山面积大县的帽子,长汀提出四年消灭荒山,绿化汀州大地的口号,1989年至1991年间,长汀县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投入4876万元造林28.3万亩。其中,在重点水土流失区乡(镇)造林18.39万亩,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被国家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为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步伐,1993年春季,在河田、三洲、濯田等强度水土流失区的无林地实施飞播造林13.02万亩;2011年,全省新一轮大造林中,长汀县完成9.67万亩造林绿化,其中,河田、三洲、南山、涂坊、濯田和策武等六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乡(镇)完成造林绿化5.8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60%,长汀县由此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今年以来,全县完成植树造林7.26万亩,为总任务6.05万亩的120%,其中,罗地、朱溪等5条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84万亩。同时,以建立稳定生态系统为抓手,实施大封禁、巧治理的措施。在严格封禁上做到三个建立,建立规章制度、建立专业护林队伍、建立疏导用燃的渠道。坚持堵、疏结合,通过大封禁,加快大自然自我修复速度,通过辅以人工治理,为生态自我修复创造条件。
长汀县从2000年起实行了天然林禁伐,2010年启动实施了新一轮重点生态区域封山育林,面积达90.62万亩,形成城区一重山、重点镇一重山、重点流域和交通干线两侧一重山、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保护区等5个封育区。今年,又发布了《长汀县人民政府关于封山育林的命令(第1号)》,全县封育210万亩,包括对水土流失区已治理的117.8万亩和需治理的48万亩林地,对界定的116万亩生态公益林也实施了封山育林。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禁止炼山造林,对阔叶树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森林面积由1985年的275万亩提高到现在的370万亩。实践证明,开展造林绿化、恢复植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创新理念探索发展模式长汀几十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圆了长汀百姓的百年绿色之梦,家园也犹如风华的少女变得更加青春靓丽。
通过治理,全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年增加保水6526.4万立方米、保土128.47万吨,生态群落向多样性、稳定性演替。长汀的经验贵在创新,通过创新技术、机制和发展动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宜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创新技术手段。积极参与上级部门主持的长汀水蚀荒漠化技术研究、水土保持类芦等草种适应性与抗性机理研究、闽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水土流失区杨梅生态园营建技术研究、南方水土流失区崩岗快速绿化技术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的林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提供了科技支撑服务。
遵循土壤气候特点和树木生长规律,科学造林、科学抚育,因地制宜、分类对待。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裸露林地,采用乔灌草立体同步治理模式,草灌可迅速覆盖林地,在短时间内遏制水土流失,涵养林地水源,增加林地有机质含量,改善林地质量,为上层乔木生长营造良好环境,达到森林生态快速恢复的效果;针对水土流失区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简单、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补植修复,实施阔叶化造林,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形成树种结构相对合理、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森林群落较为稳定的林分结构。推广了等高草灌带种植法、老头松改造和疏林地补植等办法,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分质量,走出了一条通过科学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路子。
坚持以科技服务为先导,县林业局结合全县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县建设,抽调林业科技人员36人,组成竹业、油茶、病虫害防治等6个科技服务组,进林区开展毛竹竹腔施肥、山地果园抚育、油茶丰产栽培等新技术应用培训班10期,培训1000多人次;开展各种技术咨询6次,发放科普资料2000份,受益林农3000余人。创新治理机制。坚持把群众作为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通过林改、山林经营权流转、资金扶持、贴息贷款、基础设施配套、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区治理开发的体制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允许治理开发成果继承、转让,调动群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种植大户、社会人才等投入到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和开发领域,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走出了一条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群众路线。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
2007年历时一年完成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114.57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9.5%,以到户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模式落实管护主体。同时,创新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有效落实强林惠林政策,将林农的补偿费采用银行一卡通直补到户。2001年-2011年,全县共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6292.9万元,18.8万林农直接受益。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全县生态林116.32万亩、商品林249.3万亩实现全保。
创新发展动力。治理贵在为民,只有解决了民生的发展问题,群众才会成为治理的主力军。长汀的水土治理工作一直坚持与改善民生和绿化发展相结合。
首先从解决群众的生活入手,建立疏导用燃的渠道,烧煤由政府出资补贴,建沼气池给予补助,引导农民以煤、电、沼代柴;其次,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绿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林果业,培育了策武万亩果场、三洲杨梅基地、南坑银杏基地等经济林果产业基地,目前,三洲镇1.3万亩的杨梅基地。年出产杨梅3000余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仅此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将发展油茶、竹业作为兴林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实施了竹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省现代农业(竹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省级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新植低改油茶和竹业集约经营,种植区农民人均油茶、竹业产业纯收入达1380元。
2011年实现竹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3%;油茶林从2008年的10.6万亩增加到现在14.7万亩。草根英雄展现长汀魅力在长汀几十年不懈的治理进程中,长汀人打造了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正是由于长汀人民不屈不挠、拼搏奉献,才改变了长汀的生态面貌,也奏响了兴林致富的凯歌,涌现出一批治理的草根英雄展现了长汀独特的魅力。
草根英雄一:杨梅情缘的龙岩市劳动模范范小明每年五六月间,在杨梅之乡长汀县三洲,红彤彤的杨梅就会挂满枝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可是许多游客并不知道,三洲、河田的万亩杨梅基地,饱含着长汀县林业局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市劳模范小明多少艰辛和汗水。正是在他和他的同事十年的奋斗下,昔日满目疮痍的光秃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装!2000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汀县林业局大胆地作出了在河田、三洲建立万亩杨梅基地的决定。当时的营林股长范小明和另外3名机关干部毅然接受了发展万亩杨梅基地的使命。
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因为谁都知道,要在光秃赤烈的火焰山上种下万亩杨梅树,极有可能无功而返。他耐心说服家人后,奔赴到了水土流失严重的三洲,并暗下决心:荒山不绿,誓不回城!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那里的山头黄土裸露、砂石遍地,夏天地表温度达到了50多摄氏度。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要让杨梅成活绝非易事。2001年春天,在范小明等人的指导下,县林业局在三洲乡种植了1519亩杨梅。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种植的3万多株杨梅成活率高达91%,杨梅种植对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长汀造林绿化史上的奇迹!至2004年,县林业局在三洲、河田的8个村先后种下了8453亩杨梅。范小明成功总结出了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的早种、重剪、深栽、套种、覆盖十字经。
在杨梅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村民纷纷承包荒山种植杨梅,范小明经常深入农户山头解决技术难题,带动农户种植1万多亩。至2008年,又甜又大的长汀杨梅打进上海、广东市场,长汀杨梅产业已初具规模,万亩杨梅基地开始显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火焰山终成花果山、富民山。草根英雄二:龙岩市劳动模范、三洲种果大户黄金养长汀县果业种植大户黄金养,被人们称之为荒山愚公。在这位农民实干家连绵起伏的山上种植基地里,郁郁葱葱的果林尽收眼底。
十多年前,这里是中国四大严重水土流失地之一,黄土裸露,丘陵崩塌,一到雨季,大量的泥沙便从山上冲刷到河里,导致河床升高,有时还会淹没农田。1998年,长汀县出台优惠政策,号召全县人民治理水土流失、开荒种果致富。土生土长的黄金养自小就熟知水土流失的可怕,他毅然承包了300亩荒山,签订了50年合同,种植了梨、桃、油柰等果树和茶树。他和妻子起早摸黑、夜以继日地开荒、整地、种树,当时他最怕的不是夏天的高温,而是大雨。
一场大雨,光秃的山头根本无法贮水,所以果苗经常被冲得东倒西歪,甚至被冲得无影无踪。雨过天晴,黄金养便把果苗重新种上,再冲走,再种上就这样反反复复,200多亩的果苗终于在荒山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2000年,果和茶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也绿化了荒山,涵养了水源。2001年,黄金养又承包了500亩荒山种杨梅,他把子女们给的生活费全都砸向了果园。黄金养认为农民吃多大的苦都不怕,就怕没技术。
他非常注重科技栽培,经常请县林业部门的技术员现场指导。2006年,黄金养的杨梅树挂果了,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加入了杨梅种植的行列,目前5亩以上的种植户达到了190户。现在,担任镇杨梅协会常务副会长的他,经常带领果农外出浙江等地学习取经,订购农机设备,推广果园机械化。
凭着勤劳的双手,黄金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2001年,他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草根英雄三:红土地上的绿色使者刘静美长汀县河田镇红中村相迳岭,一株株杉木、毛竹亭亭玉立,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这片3559亩茂盛的林木是该镇刘源村现年63岁的老汉刘静美两年投资300多万元种植的。
在长汀这块红色土地上造出了全县独资造林面积最大的家庭林场,他因此被群众喻为红土地上绿色使者。刘静美曾在林业部门工作30年。
前几年,他儿子在广东打拼赚了钱。刘老汉动员儿子拿出300万资金创办家庭林场。2006年6月,刘老汉在河田镇红中村租赁山场近5000亩,租期40年。
他从抓好基础设施入手,风雨无阻,披荆斩棘,在崎岖的山路中建起了9座桥,开出6公里的沙土路,为植树造林开辟了便捷通道。为了种好树,他订阅不少相关报刊,从中学习各种树木的种植、管理经验,还经常向当地的林技人员请教。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建成了占地近5000亩的家庭林场,种植的杉木、毛竹、松木等树种长势良好。
河田镇曾是长汀水土流失重灾区,昔日山光水浊,尘土飞扬,想喝点干净的水都难。现在,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
当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和鼓励扶持农民发展林业,鼓励引导农民规模经营山林,并在技术、信息、苗木等各方面提供服务。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我在有生之年想多种点树。
刘老汉说。刘老汉曾作过市场调查,发现本县及周边不少地区有很多竹木加工企业,这也是他乐于造林的原因。
他测算,按目前种的4000多亩树木计算,十几年后,这些树木基本可砍伐利用,预计年收入可达三五千万元。今春他又投资30万元,再造林911亩,主要种植杉树和松树,3月底全面完成造林任务。这样,加上前两年的3559亩林木,刘老汉三年造林达4470亩,总投资近350万元,是长汀名副其实的造林大户、绿色使者。
绿色的升华由绿到富由绿到美如今的长汀县摆脱了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窘境,山川面貌大变样,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精彩。但长汀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8.37万亩,且大部分分布在二、三重山,不通路,治理难度更大。此外,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功能十分脆弱,存在反弹的可能,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并实现由绿变富、由绿变美,把长汀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长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仍然艰巨的治理任务。长汀人表示将继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进一步发挥林业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突出作用,进一步增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长汀展现新的风采!。
本文来源: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www.zxhbjj.com
Copyright © 2001-2023 www.zxhbjj.com. 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9769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