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20-88888888中国绿色时报9月2日报道总面积只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包围,沙化和荒漠化面积达到56%。邻沙而居的宁夏人,因风沙侵扰不得不治沙。
从1958年9月建区开始,宁夏回汉人民同风沙抗争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近年来,宁夏人的防沙治沙思路和理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变沙漠生态劣势为资源优势,由治沙转向用沙,从沙漠获财富,让百姓得实惠。工业“用沙”:奠定强区富民根基宁夏耕地少,工业发展用地矛盾突出,建设项目用地怎么办?中冶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堪称工业项目带动治沙用沙的典范,也是宁夏人从沙里淘出的最大一个“金娃娃”。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卫美利纸业公司,2000年,有头脑、有胆识的公司决策者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中卫城以北10多公里的腾格里沙漠深处无偿划拨的沙地资源。
他们投资11亿元,用6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年产30万吨木浆涂布白卡纸的生产线;投资1.95亿元建成特种纸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23.5亿元,创利税6亿多元;注入6亿多元,在横跨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设8个集中连片原料林基地,建成50万亩也是国内最大的沙地速生杨树林工业园区。同样创造神话的还有中国西部新型能源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宁夏“宁东一号工程”。
这个在毛乌素沙地上崛起、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2800亿元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建成后将使宁夏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8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宁夏经济的总量。羊场湾煤矿、灵武电厂一期项目等一批现代化的煤化工项目将相继建成投产,带动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种植“用沙”:让沙地增值农民得利从治沙中学会用沙的宁夏人,从沙地里种出的东西,让自己富足,让国人骄傲。
沙地枸杞,被称为宁夏“红色朝阳”产业,拥有国内枸杞市场60%的份额。去年宁夏枸杞种植家庭户均收入过万元,10万枸杞采摘大军工资收入超亿元。由沙地枸杞催生的“宁夏红”酒和系列饮料畅销全国。今年,中卫30万亩枸杞喜获丰收,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60元~70元。
压砂西瓜,这个在石头缝里长出、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精品西瓜,将宁夏100多万亩荒漠戈壁变成了田园。去年,压砂西瓜被选定为“奥运”特供果品,走上运动员餐桌。种植西瓜的农民人均收入达2285元,平均年收入超2万元的农户达7万多户。沙地柠条、甘草、苦豆草……这一个个“沙”字牌林农产品,张张都成为宣传宁夏的名片。
如今,宁夏人又尝试着建沙漠温棚生产反季节果品蔬菜。去年12月,中卫市在腾格里沙漠建成的首批4座果蔬温棚,初步解决了固沙砌墙,取地下水灌溉和防渗漏等技术难题。现在中卫沙漠林农科技示范园区第一期60多栋温棚已建成,二期30栋正在建设。据前期试种测算,1亩沙漠温棚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5亩田地效益。
中卫市确定将平沙建设温棚、棚外扎设草方格种树防风固沙的生产模式大规模推广,5年内再建1.5万亩沙漠温棚,长远规划在腾格里沙漠中建成10万亩温棚,打造西部沙地果品生产“航母”。旅游“用沙”:打造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宁夏中卫沙坡头集大漠、黄河、绿洲、高山于一体的自然风光,曾让唐代诗人王维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
近年来,宁夏利用得天独厚的沙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倾心打造以“用沙”为载体的旅游品牌,赢得了“赏沙、玩沙在宁夏”的美誉。因沙而兴,以沙命名的沙湖旅游景区,湖水如海、柔沙似绸、苇丛若画的景色堪称世界奇观。沙地摩托、沙地装甲越野、滑沙等亲沙、玩沙项目让游客乐在其中,还能在生态园中观赏沙生植物,在鸟岛与200多种形态各异的鸟近距离亲近,吃沙湖大鱼头,这些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沙坡头,集中了天下最美的元素:九曲黄河的雄浑、千里沙漠的旖旎、神奇绿洲的鸟语。沙海探宝、黄河冲浪、晨观日出、沙地篝火狂欢、爬沙耐力赛、空中索道一越飞黄河,更让游客找到了“潇洒走一回”的感觉。正在建设的腾格里沙漠湿地公园,总投资8亿多元,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形成“七湖、八区、两带、五基地”的旅游景观,展现沙漠显平湖的壮观。还有哈巴湖、美利湖、马场湖……这些在沙地上镶嵌的碧水湖泊,将成为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王德林说,宁夏“治沙”向“用沙”思路的转变,是落实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宁夏全国防沙治沙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宁夏将加快沙生态资源向经济利用转化的步伐,为全国沙利用作出新探索。
本文来源: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www.zxhbjj.com
Copyright © 2001-2023 www.zxhbjj.com. 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9769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