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20-88888888——湖南林业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生态扶贫中国绿色时报12月21日报道(记者刘宁曹云欧日明何志高)湖南的地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林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60%。多年来,林区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绿色生态产品。巩固绿色优势,留住绿色福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林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必须看到,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绝大多数是林业工作重点县,大都集老、少、边、穷于一身,445万贫困人口中60%是林农。结合生态优势,在这些贫困地区以多种途径实施生态扶贫,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点。扎实推进生态扶贫,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使之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生态保护摆在脱贫首位生态致贫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命运。越是发展,越是要注重生态。
没有良好生态,脱困无指望,可持续发展更是寸步难行。临武县地处湖南省最南部,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小有色金属之乡。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发展乡镇企业等政策引导下,全县掀起了上山采矿热潮。鼎盛时,三十六湾矿区各类采矿窿道、选厂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多达10万。
矿区滥采乱挖,生态严重破坏,百姓生活贫困。从2010年开始,临武县对矿区进行治理,采取砌墙挡石、拦河阻沙、清淤护堤、覆土还绿等措施,实施治理项目17个,全力改善矿区生态。矿山复绿,百姓致富。
如今,走在甘溪河边,清水潺潺,水质改善,下游两万余村民生活饮水不再成问题。绝大部分矿山从业人员已投入到绿色生态产业,三十六湾周边发展了一大批规模种植、养殖户,当地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自然,是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石,对持续改善民生不可或缺,是生态扶贫的出发点。在谈到全省贫困林区生态扶贫面临的问题时,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首先提到生态环境脆弱。
他说:贫困林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一方面导致发展与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林业生态建设难度大,建立健全森林保障体系尤为迫切。
将生态保护始终摆在扶贫工作首位,全民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意识更加普及,甚至乡规民约都新添了保护生态的内容,激活了山区内生发展动力。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是高寒边远山区乡、林区乡,也是个贫困乡。近几年,塔山乡实施生态立乡战略,扶贫从生态保护开始。
2014年,乡人代会通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瑶乡的决议》,出台保护生态的乡规民约,对全乡林业、水源、土地等生态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通过美丽乡村、秀美村庄建设和文化产业、民俗经济等共享发展,如今,塔山乡林农由砍树卖钱向花钱护绿转变,为贫困林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新路,成功打造出生态旅游、瑶族文化、有机茶业等生态经济品牌。湖广熟,天下足芙蓉国里尽朝晖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等传唱已久的名句,生动地描绘出美丽湖南的迷人风情。
生态扶贫,就是要让美丽湖南的风情更加迷人。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林业与脱贫致富联系紧密。
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95%的贫困人口和大多数贫困地区均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和重点保护地区,承担着生态保障、资源储备和风景建设等功能。资源富饶、生活贫困是这些地区普遍面临的尴尬境地。
只强调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将很难保障;只强调保护生态而无视贫困人口的小康进程,也不符合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脱贫攻坚要义。实行生态保护补偿,为推进精准脱贫指明了方向,有望点绿成金。多年来,湖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快建设三山四水生态屏障,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生态功能。截至2015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5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景观已成为湖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此为基础,全省全力推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6年,以发展生态补偿脱贫为主线,湘西自治州加快传统林业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转变。
全州国家退耕还林补助面积160万亩、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700万亩,每年补偿资金达1.16亿元,惠及全州1580个村、30.6万农户、120万农业人口。生态扶贫点多面广、战线长,涉及村村寨寨,关联千家万户。
在生态建设中,全省通过资金倾斜,实施造林补贴,增加劳务收入。今年,在51个贫困县,造林绿化扶贫共完成人工造林150.8万亩、封山育林128.7万亩、森林抚育385万亩,共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8亿元、退耕还林补助4亿元、造林补贴与森林抚育4亿元、石漠化治理2亿元、天然林保护2亿元、禁伐减伐补助0.2亿元。加大生态重点地区植树造林力度,提升了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发挥了生态扶贫功效。好钢用在刀刃上。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不仅解决了当地生态建设资金不足、贫困人口因生态保护收入不高的问题,也确保了贫困地区生态屏障功能稳定。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有的内容;发达的林业、高水平的绿化,是国富民强、社会文明的标志。湖南生态扶贫正扎实推进。
良好生态也能致富保生态,还要促发展。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阳坪乡诸葛村,眼前秀丽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民族特色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果园橘柚飘香,百亩荷塘蔚为壮观,远处山坡上杨梅树苍翠欲滴过去,诸葛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依托山水资源,全力打造集林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今年9月刚刚实现整村脱贫。
10月15日,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名单出炉。全省评出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诸葛村榜上有名,走出了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共生的生态脱贫之路。
良好生态如何变成金饭碗?靠的正是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休闲。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畜牧养殖等生态产业,诸葛村培育以杨梅、茯苓、山核桃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加工园区+种养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在生态产业链上增收。
同时,依托10万亩梅山风光和百里苗侗画廊,加快苗侗风情旅游村寨建设,扶持贫困群众开办家庭旅馆、家庭农庄,让贫困农民以股份合作方式参与旅游开发。诸葛村的实践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论断的生动注解。如今,在三湘大地,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开始依托绿水青山,追寻生态脱贫的梦想。
在涟源市荷塘镇建胜村,村头的荒山荒地过去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如今人们在这里欢快地劳作、栽种,一个现代化的果蔬种植基地正初具规模。这片山谷种杨梅树,山岭种的是柚子树,往下规划首期种植了5000棵黄金黄园梨树毛钊逵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改变了这片荒山面貌的毛钊逵,现在是涟源市长大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珠三角经营企业多年后,为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而选择回家创业。
涟源市林业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引导建胜村成立了长大岭专业合作社,村民可采取土地租赁、劳务输出和现金等3种入股模式,参与合作社分红。全村已有80户村民签订入股合同,其中贫困户35户。
合作社通过流转全村2000亩荒山荒地,开展集约经营,已规划栽种春季橘柚、脆酥枣、水蜜桃、红毛桃、杨梅等,林下种养、生态食品加工等产业也在推进。告别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过去,生态扶贫让百姓居住在风景里、生活在小康中,为贫困人口创造明天的崭新生活。
本文来源: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www.zxhbjj.com
Copyright © 2001-2023 www.zxhbjj.com. 博鱼体育app官方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29769135号-5